最近,因“官邸事件”一向鲜为人知的白俄罗斯一日之间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6月22日,欧盟5国及美国驻白俄罗斯的大使采取统一行动,奉召回国作无限期磋商。7月13日,欧盟决定从7月10日起,欧盟15国将停止向包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内的130名白高层官员发放进入欧盟国家的签证,并号召欧盟以外的欧洲国家也加入到对白制裁的行列。正像此间舆论评论的那样,一起小小的“官邸事件”引发了“自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外交事件”。
4月初,各驻白使馆都收到一份白外交部的通知,说白将对大使官邸集中的“德拉兹特”政府别墅进行彻底维修,请各位大使在6月10日前从别墅搬出,迁到另一新建的外交公寓。这一通知在最初并未引起各位大使们的重视,因为有的官邸租赁合同还没到期,有的据说是今年初才同白外交部签的合同,正在装修,人还没住进去。
可是,精明的大使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6月10日那天,白方要按期开工,这时大使们才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又是到外交部交涉,又是联名呼吁卢卡申科总统亲自过问。呼吁总算有了结果,但令人失望的是只给大使们宽限一周时间,一周后工程开工。6月17日最后期限一到,一切都按原计划进行,挖沟的挖沟,断水电气的断水电气,19日连官邸内的电话也被切断,通往别墅的唯一公路亦因施工被阻断。一向神气无比的大使们此时只得靠两条腿走路出入,或携家带口去吃麦当劳了。6月22日,在矛盾升级,双方都不愿妥协的情况下,美、英、德、法、意、希6国大使集体飞离了明斯克,白与西方的关系骤然紧张。
其实,白与西方矛盾已久,“官邸事件”只是表面上的矛盾,其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卢卡申科总统认为,“官邸事件”的背后是白与西方在建立俄白联盟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岐。
1994年7月,卢卡申科担任白俄罗斯总统后,即成为独联体一体化和斯拉夫民族团结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尤其主张俄白应建立紧密的战略联盟。1996年11月,在卢卡申科总统的倡议下白举行了全民公决,公决结果表明,白85%的公民支持卢卡申科总统关于俄白建立联盟的主张。全民公决后,白与西方的关系开始持续紧张。西方宣布不承认白全民公决结果。欧盟从此断绝了与白的合作,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也中止了与白的高层交往,甚至经贸合作。
近年来北约东扩势头一浪猛过一浪。与其它原苏联东欧国家不同的是,白在这一问题上同俄站在一边,坚决反对北约东扩,称北约东扩是冷战结束后最大的政治错误,白俄罗斯将成为俄白联盟反东扩的第一道防线。显然,卢卡申科的这些主张都不合西方的口味,在中东欧许多国家加紧“入约加盟”的今天,白俄罗斯显然就成了欧洲大陆的“白乌鸦”。从此,白与西方摩擦不断。“官邸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7月9日,欧盟国家驻白的几位临时代办来到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列有130位白高层官员的名单,欧盟代表宣布,欧盟即将做出正式决定,从7月10日起,欧盟15国将拒绝向包括白总统以及各部副部长以上高层官员发放进入欧盟的签证。7月13日,欧盟外长会议正式通过了上述决定,并号召其它欧洲国家也加入到制裁白俄罗斯的行列。随后,又有10个欧洲国家表示响应欧盟的倡议,也就是说,欧洲已有25个国家向白高层官员关上了大门。
美国也宣布,除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以外,其它美国地区均向白总统卢卡申科关上大门。白称,西方的制裁也殃及到白普通公民,许多人抱怨西方的签证越来越难办,一些专门从事赴申根协议国旅游的公司不得不在最赚钱的夏季关门歇业。
欧盟及美国在阐述对白制裁的原因时说,白未经大使同意强令搬家的做法违背了维也纳外交公约,因为,大使官邸是使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享有外交特权。而未经同意便停止向官邸供水电煤气,切断电话线,甚至阻断通往官邸的公路就更是错上加错。
白最大的官方报纸《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在7月15日发表的官方声明中再次重申,“德拉兹特”别墅是临时租赁给各国大使作为官邸的。白是个主权国家,完全有权决定何时对别墅进行维修,一些国家大使拒绝执行白政府关于大使官邸搬迁决定的本身就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公约,因为该公约明确规定,外交官应遵守驻在国政府的决定及法律。
此间舆论普遍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双方达成妥协与谅解的过程将会是漫长而艰难的。